莱州民政这五年:厚植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莱州
近年来,莱州市民政局聚焦民生福祉,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实现重大突破,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获评“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入选“全省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工作试点单位”。
筑牢社会救助“保障网” 兜实民生底线
构建综合救助体系。全面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多层次的综合救助制度体系,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效能。推进“放管服”改革,2020年11月,将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事项的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到镇街,实现审批权限与监管职能分离,让救助服务更高效精准地惠及困难群众。
提高救助保障标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救助标准实现“五连升”,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615元、440元,分别涨至1069元、872元,涨幅达73.82%、98.18%;城乡特困供养救助标准从每人每月861元、616元,提升至1497元、1221元,涨幅为73.87%、98.21%。
擦亮“莱德助”品牌。创新实践“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积极推行“莱州社会救助‘码’上服务”二维码,实现“救助政策码上知、救助申请码上办、公示信息码上看”。完善“三主动”工作机制,开展扩围增效行动,累计发放低保、特困相关救助资金7.39亿元。创新推出“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红黄蓝”分类照护、社会化照护模式,选定专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购买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提升其生活质量。
构建养老服务“幸福圈” 提升服务质效
大力升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莱享寿”养老服务品牌,建立14个部门单位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机构托养、社区助养、居家康养、智慧乐养、安全护养”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4家,三星级及以上等级养老机构占比达95.83%,其中五星级1家,共有机构养老床位3385张,护理型床位占比67%。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7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0处,农村幸福院215处。社区助老食堂、老年人助餐点达232家。整合社会力量,建成上和春天、云峰居、黄金海岸CCRC等高端示范康养社区。探索“社会组织+养老”业态,开展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原家村互助圈等模式获媒体推广,为打造镇域养老服务样板积累经验。
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筑牢养老机构安全防线,累计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全市养老机构消防、食安、环保设施的改造升级。组织开展“食安城市”创建、“明厨亮灶”等活动,保障老人饮食安全与健康。优化养老机构布局,公办敬老院全面开展社会老年人代养,实现转型升级。狠抓养老机构人员培训、服务抽查和质量评比,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推动管理服务规范化与品质提升。
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累计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约20万人次,金额达7000余万元;“银龄安康工程”人身意外伤害险投保超30万人次。发挥示范社区引领作用,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争创活动,涌现出双岭社区、河滨社区等一批新典型。
撑起儿童关爱“保护伞” 守护祖国未来
打造“爱伴童行,共护未莱”儿童关爱服务品牌,构建市、镇(街)、村居三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建成1处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7处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2处社区儿童之家。实施儿童主任赋能专项行动,加强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先后有2人荣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十佳村(居)儿童主任”荣誉称号。完善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组织“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迎春送福相伴成长”等多彩主题活动,为孤困儿童送去温暖与希望。
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 推动文明建设
创新婚姻登记服务。推出“网上预约办”“跨省通办”“婚育一件事联办”等便捷服务,推出周末和节假日“全时服务”,免费提供颁证、照相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累计办理婚姻登记14962对。举办集体婚礼、集体颁证等“婚姻+文化”“婚姻+慈善”活动,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向上的婚俗新风尚,助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
深化殡葬改革。出台基本殡葬惠民政策实施办法,实施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每年惠及群众8600多人次,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800余万元,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改善殡仪服务环境,完成总投资2680万元的殡仪馆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成立祈福义工服务站和殡仪服务部,开展领办业务、惜别仪式、哀伤抚慰等一条龙服务,擦亮“做生命最美送行者”服务品牌。推进节地生态安葬,获评全省百佳红白理事会典型案例2个,获批省级生态安葬试点1个,引领了殡葬新风尚。
深化地名服务。积极打造“古邑莱州,名延千年”地名工作品牌。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积极开展地名命名工作,累计完成新建小区命名更名备案公告62件。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完成乡村道路命名180条、其他道路命名16条,开展地名小程序采集上图活动,累计采集信息150条,提高了乡村地名精细精准度,便利村民出行、快递进村。组织开展“千年古县”地名故事征集活动,共征集地名故事360篇,浓厚了地名文化宣传氛围。其中杨黎明先生的《后杨村的“四知堂”》荣获“齐风鲁韵·守望地名”地名文化征文活动一等奖。
激发社会组织“新活力” 凝聚公益力量
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创建“红社益家·共建为莱”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引导17处镇街成立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搭建市镇两级支持性社会组织架构,2个单位获评山东省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稳步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4家社会组织评估为5A等级,2家社会组织评估为4A等级。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先进典型,莱州市铸造协会荣获全省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彩社会组织。
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积极推进公益慈善城市建设,培育慈善组织5家,发展社区慈善基金35支,打造成长型慈善项目3个、精品型慈善项目7个。弘扬慈善文化,打造慈善空间3处、慈善地标1个,组织“善法促善行”“夏季送清凉”等“善暖莱州”系列大型活动,参与3万余人次,原创拍摄《和你在一起》《追寻朝阳的人》等慈善微视频,推动慈善理念更加可感可及。《发挥慈善空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项目》荣获烟台市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和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大赛一等奖。
五年砥砺奋进,莱州市民政局践行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使命。未来,将继续秉持这一理念,开拓创新,为增进莱州人民福祉、建设美好莱州不懈奋斗。(贾媛媛)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