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展开莱州地图,977个行政村名便如星斗罗列于山海之间。这些看似寻常的地名符号,实则是先民留给后世的文明密码——或藏匿着氏族迁徙的踪迹,或凝固着地理风貌的剪影,或暗含着金戈铁马的烽烟,恰似一部镌刻在阡陌间的活态方志,在胶东半岛的晨昏里诉说着千年沧桑。
一、氏族印记:血脉传承的姓氏图腾 莱州作为古代移民走廊,村名中沉淀着深厚的宗族文化基因。单姓村落如王家庄、徐家疃等510余处星罗棋布,王氏26村、李氏25村、张氏24村的数量排序,恰似一幅立体的氏族迁徙图谱。更耐人寻味的是滕冯、邢胡、肖韩等21处复合姓氏村名,两个异姓家族的屋檐在历史长河中渐次交融,最终铸就独特的文化共生体,见证着"百家姓"在莱州大地的和谐共生。
二、山河密码:地理天成的时光卷轴 北倚沧海,南拥丘陵的特殊地貌,赋予莱州村名独特的自然美学。东周廷、西王、南葛家等228处方位村落,如棋局般标注着空间坐标;大香、小官庄等41处规模称谓,丈量着聚落发展的历史刻度。更有山宋家、永盛埠、冷家夼等地貌村名,将峻岭台地的地质记忆永久封存。特别当目光掠过石虎咀的嶙峋怪石,驻足凤凰岭的展翅山形,仿佛能听见造物主在村名中留下的地质史诗。
三、烽火印记:卫所屯田制下的军事遗存 作为胶东军事要塞,莱州村名中沉淀着冷兵器时代的铁血记忆。军寨址、营里等9处军屯遗址,至今回荡着明代卫所制的鼓角争鸣。寨里武家、城子埠等地名,恰似褪色的兵符,记录着"三分守城,七分屯种"的国防智慧。漫步这些村落,依稀可见当年军户们解甲归田时,将长枪化作犁铧的历史剪影。
四、文脉遗珠:传说与史实的交响共鸣 婴里村承载着晏婴治齐的智慧光芒,凤毛寨飘荡着凤凰来仪的祥瑞传说,钓鱼台沉淀着唐太宗临渊羡鱼的帝王轶事。特别当目光拂过饮马池泉边的神秘蹄印,赵匡胤策马扬鞭的雄姿仿佛穿越时空。这些虚实相生的村名,恰似文化基因的双螺旋结构,将历史真实与民间想象编织成璀璨的文明锦缎。
五、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照 从袍猱村的虎狼意象到柳行村的草木风姿,13处动物村名与13处植物村落,折射着先民"赞天地之化育"的生态智慧。十哥庙的忠义丰碑,卸甲庵的佛缘禅意,90余处宗教村名如同散落民间的文化舍利,见证着儒释道精神在阡陌间的深度融合。就连看似寻常的二十五处数字村名,也暗合着《周易》数理的神秘编码。
这些镌刻在山海间的文化基因,既是莱州人民的精神原乡,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密钥。当城市化浪潮席卷而来,守护这些村名背后的文明密码,不啻于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DNA。值得欣慰的是,在莱州大地上,正有无数如毛志远、刘永强般的文化守灯人,以修志存史的方式延续着这份文明香火。相信假以时日,这些承载乡愁的村名密码,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文化之光。
是为序。
东莱墨溟
乙巳年季春上浣越七日写于莱州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