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laizhouplus
当前位置:莱州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莱州历史

明末殉国忠烈:莱州知府朱万年的铁血丹心

2025/4/9 11:24:08

评论:0

明末殉国忠烈:莱州知府朱万年的铁血丹心

一、乱世名宦:朱万年的仕途与气节

朱万年(生卒年不详),字鹤南,贵州黎平府(今黎平县)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历任山东定陶知县、北京中城兵马司指挥等职,崇祯四年(1631年)出任莱州知府。他为人刚直,常以“生作奇男子,死为烈丈夫”自勉,在明末动荡局势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忠贞气节。

二、孔有德之乱与莱州保卫战

崇祯四年(1631年),原登州将领孔有德因不满朝廷调遣,于吴桥发动兵变,连破山东六县,次年正月围攻登州。朱万年预判叛军动向,提前加固莱州城防,储备粮草,并颁布《守城公约》25条,组织军民联防。

  • 守城部署:将全城1,778个城垛分派青壮年值守,每垛5人轮班;拆除城外庙宇,在城门垒高墙、置箭帘,并配置红夷大炮、雷石钩叉等武器。
  • 以弱抗强:面对叛军万余兵力(骑兵5千、步兵万余),莱州守军仅骑兵不足千、步兵不足四千,朱万年以夜袭、火攻等战术屡挫敌锋。

三、诈降殉国:忠烈精神的终极诠释

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朝廷主抚派要求朱万年与登莱巡抚谢琏出城受降。朱万年明知有诈,仍为诱敌深入而赴约。被俘后,他高呼“贼精骑尽在此,急击之勿顾我”,激怒叛军后被乱刀砍死,实践了“烈丈夫”誓言。其牺牲激励守军炮火齐发,重创叛军,最终撑至援军解围。

四、民间信仰与历史纪念

  • 显灵传说:清代太平天国时期,黎平府被围时,民间称朱万年“显灵”护城,城头出现红袍大将,大旗书“朱”字,百姓遂建祠立碑。
  • 习俗变迁:莱州为纪念朱万年,将七夕节提前至七月初六,形成“七月初七初六过”的独特风俗。
  • 官方褒扬:明廷追赠朱万年太常寺卿,于莱州西街建忠烈祠;《明史》将其列入《忠义传》,黎平、莱州两地均设祠堂,新官到任必拜谒。


(本文配图均为莱州磨盘街的场景,拍摄者:“莱州湾人”)

五、历史评价:铁打莱州的精神象征

朱万年的坚守使“铁打的莱州,纸糊的登州”成为明末军事防御的经典案例。其事迹不仅展现了文臣的军事谋略,更以“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决绝,树立了士大夫殉国典范。清代学者陈恒评其“虽书生,胆略不输武将”。

结语
朱万年以血肉之躯铸就的忠魂,跨越时空融入莱州城的文化记忆。他的故事不仅是明末抗暴史的缩影,更是中华文明中“舍生取义”精神的永恒注脚。若需进一步补充细节(如具体战役或民间传说),可告知方向继续拓展。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热门内容:
微信:laizhouplus
  • Q Q: 9025039
  • 微信: laizhouplus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莱州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4016745号  |  技术支持:框分类信息系统(v2023.2)  |  鲁公网安备 37068302000292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